ASI标准的更新对于铝行业企业而言,犹如新的考卷,企业必须积极应答,才能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中稳健前行。
深入学习与理解新标准是企业的首要任务,企业应召集包括管理层、技术骨干、一线员工等在内的相关人员,通过开展系统的内部培训课程、组织专题研讨会等形式,对ASI更新后的标准内容进行深度剖析。无论是绩效标准V3(2022),还是监管链标准V2(2022)及其对应的指南,都需要逐字逐句研读,明确其中在环境、社会和治理等关键维度的具体要求。例如在环境方面,精准把握温室气体排放的最新限定数值、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调整;在社会层面,深刻领会人权保障、劳工权益维护的新内涵;在治理领域,熟知企业管理架构与运营流程需遵循的新规范等,从而为后续的行动筑牢认知根基。
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亦不可或缺。企业要以ASI新标准为蓝本,构建全方位、多层次的管理框架。从铝土矿开采的源头起始,精心制定土地复垦与生态保护的长远规划,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与设备,最大程度降低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扰动与破坏;在生产加工的核心环节,设立精细的能源管理目标与措施,积极引入高效的电解槽技术、大力推广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等,优化生产工艺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减少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;同时用心完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,为员工打造安全健康、舒适宜人的工作环境,加强职业健康管理,关注员工的权益与福利保障,让员工在良好的氛围中工作与成长。
加强供应商管理是保障企业供应链稳定且可持续的关键环节。对于铝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而言,在挑选供应商时,不能仅仅考量价格与供货能力,更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严格审核与综合评估。深入考察供应商的生产工艺是否环保先进、环境管理措施是否得力有效、社会责任履行是否到位尽责等。
并且要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、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,通过技术支持、管理经验分享等多种方式,助力供应商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与技术实力,确保整个供应链都能与ASI标准无缝对接,保障原材料供应的可持续性与高质量。
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推进低碳转型已成为铝企业应对ASI标准的必由之路。铝产业作为典型的能源密集型产业,企业必须积极探索与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,持续优化生产工艺。比如,在电解铝生产过程中,不断升级电解槽技术,提高电流效率,减少电能损耗;在铝加工环节,研发新型的节能加工设备,降低热能消耗。
此外,还要积极布局可再生能源的应用版图,充分利用厂区屋顶、周边空地等资源,建设太阳能发电装置、风力发电设施等,逐步增加可再生能源在企业能源消耗结构中的占比,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,从而有效降低碳排放,以切实符合ASI标准中对环境绩效的严苛要求。
强化环境与社会责任意识应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始终。企业要加大对废水、废气、废渣处理设施的投入与升级改造力度,采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与工艺,确保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,甚至实现超低排放或零排放。
在员工管理方面,不仅要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,如按时足额发放工资、提供合理的劳动时间与休息休假等,还要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与身心健康,提供丰富的培训机会、完善的福利保障体系以及舒适的工作环境,加强职业健康管理与心理疏导。同时积极投身社区发展建设,与当地社区建立常态化的沟通交流机制,通过开展公益活动、提供就业机会、支持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,与社区携手共进,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。
加强信息透明度与数据管理是企业应对ASI标准的重要手段。企业需构建功能完备、运行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,对与ASI标准相关的各类数据进行精准记录、实时跟踪与有效分析。无论是能源消耗数据、温室气体排放数据、原材料来源与流向数据,还是员工权益保障数据、社区发展贡献数据等,都要做到准确无误、完整无缺。并且要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与规范的格式要求,定期向相关方公开披露,包括监管部门、消费者、投资者、合作伙伴等,以此增强各方对企业的信任与认可。
开展员工培训与能力建设是企业落实ASI标准的有力支撑。员工是企业运营的核心力量,企业要制定系统全面、针对性强的培训计划,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,提高员工对ASI标准的认识深度与理解精度,使其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要点与操作技能,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自觉自愿地遵守标准要求。
同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创新与改进活动,设立激励机制,对提出有效改进建议与创新方案的员工给予表彰与奖励,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与积极性,为企业应对ASI标准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与力量。
促进产业链协同合作是铝企业应对ASI标准挑战的战略选择。在铝供应链上,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,到中游的生产加工企业,再到下游的各类用户,各方应打破壁垒、加强沟通与协作。通过建立常态化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,实现资源共享、技术互补、信息互通。
例如,上下游企业可以联合开展研发项目,共同攻克技术难题,研发新型的铝材料与产品;也可以共同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,在环境管理、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协同发力,推动整个铝供应链的绿色、低碳、可持续发展。
联系电话:13810406181(微信同号)18918121525(微信同号)
上海总公司: 上海市松江区广富林路4855弄115号4层
郑州分公司: 郑州市中原区棉纺西路32-128号锦艺国际中心A座15层
©2025 www.cticsr.com Copyright 上海合亦正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热线电话:1381040618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