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CDP碳信息披露里,范围3排放的计算至关重要,却也存在诸多模糊边界,给企业带来不少困扰。下面就来梳理这十大模糊边界。
上下游供应链界限模糊
供应商层级划分:在计算范围3排放时,企业难以确定对供应商层级的核算深度。一家汽车制造企业,直接供应商提供零部件,而这些零部件的原材料又来自二级供应商,甚至更下游。若只核算直接供应商排放,会遗漏大量潜在碳排放;但核算多层级供应商,数据收集难度和成本大幅增加。目前没有明确规定应核算到哪一层级,不同企业做法差异大。
客户使用阶段排放界定:产品到客户手中后的使用阶段排放,是否完全计入企业范围3排放存在争议。对于一些耐用消费品,如冰箱,企业虽能估算其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及碳排放,但消费者使用习惯、使用环境不同,实际排放差异大。企业难以精准界定这部分排放与自身责任的关联程度。
数据收集难题引发边界模糊
供应商数据配合度:获取供应商碳排放数据困难重重。部分供应商因担心商业机密泄露、数据统计能力不足等原因,不愿或无法提供准确数据。某服装品牌想核算其供应链中的棉花种植环节碳排放,可棉花供应商可能未对碳排放进行统计,或者因种植方式分散,难以提供统一准确数据,导致企业在计算范围3排放时数据缺失或不准确。
数据质量参差不齐:即便获取了供应商数据,数据质量也难以保证。不同供应商采用的核算方法、统计口径不同,使得数据缺乏可比性。有的供应商按本国标准核算,有的则参考国际标准,企业在整合数据时,很难判断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,影响范围3排放计算的科学性。
特殊排放场景界定模糊
员工通勤与商务旅行排放:员工通勤和商务旅行产生的排放,是否应全部纳入范围3排放存在争议。员工通勤路线和交通方式多样,难以精确统计。对于商务旅行,不同企业差旅政策不同,出行方式选择也各异。一家跨国企业,员工在全球各地出差,如何准确统计这部分排放,以及如何在不同地区、部门间合理分摊,缺乏明确规则。
废弃物处理排放:产品废弃后的处理排放计算复杂。废弃物可能进入不同处理渠道,如填埋、焚烧、回收再利用等,每种处理方式的碳排放情况不同。而且废弃物在不同地区处理,受当地处理技术、能源结构影响,排放差异显着。企业难以全面掌握这些信息,准确计算废弃物处理环节的范围3排放。
资产租赁与外包业务排放模糊
租赁资产排放归属:企业租赁资产,如租赁办公场地、生产设备,租赁期间的碳排放归属不明确。租赁方和出租方在碳排放责任上可能存在分歧。若办公场地由物业统一供能,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应算在谁的头上,没有清晰界定,导致企业在范围3排放计算时无所适从。
外包业务排放核算:将部分业务外包后,外包商产生的碳排放如何核算也是难题。比如企业将物流配送业务外包,物流过程中的碳排放是按外包商提供的数据核算,还是企业自行估算,目前缺乏统一标准。而且外包商可能同时服务多家企业,如何合理分配碳排放数据,也存在争议。
新兴业务与新业态排放边界不明
共享经济模式排放:随着共享经济兴起,如共享单车、共享汽车、共享办公等,其排放计算边界模糊。以共享单车为例,车辆制造、运营、维护过程中的碳排放,以及用户使用过程中的能耗排放,如何在共享平台企业和用户之间划分,没有明确规则。不同企业对这部分排放的核算方法差异大,影响数据的可比性。
数字经济业务排放:数字经济业务如云计算、大数据服务等,碳排放计算复杂。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是主要排放源,但数据中心为多家企业提供服务,如何将碳排放合理分摊到各使用企业,目前缺乏统一方法。而且数字经济业务发展迅速,相关排放核算标准和方法还在不断探索中。
联系电话:13810406181(微信同号)18918121525(微信同号)
上海总公司: 上海市松江区广富林路4855弄115号4层
郑州分公司: 郑州市中原区棉纺西路32-128号锦艺国际中心A座15层
©2025 www.cticsr.com Copyright 上海合亦正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热线电话:13810406181